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2022年河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06 来源: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16日在河源市第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河源市市长  何国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力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建设,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三个圆满收官”。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经济增速保持与全国、全省同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6年增长3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6年增长22.4%,规上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35.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2016年增长7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6年增长29.6%,进出口总额比2016年增长16.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016年增长3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长50%。本外币贷款余额较2016年末增长78.97%,存贷比为107.01%、排名全省第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5.68亿元。

(二)坚持不懈抓产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元、38.52亿元、27.7亿元11个产业集群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数量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累计签约项目1289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190个;累计投产项目1497个、计划投资额5074.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3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推动560企业完成技改投资超270亿元。累计上限商贸企业401家,培育本地电商企业600余家。制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民营企业达3.46。工业园区扩园45.1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近五年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进位幅度最大,水产业园启动建设新增省级高新区2源城区东源、龙川、和平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游客集散中心7个,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盐田国际河源内陆港投入运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R&D经费投入从2016年的2.52亿元增加到4.69亿元,累计投入19.26亿元。建成河源广工大创新研究院、深大湾区研究院、广师大研究院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国家级孵化载体数量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新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个。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组建5家企业板块,完成央企、省企职工家属区1869户“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和全市102家“僵尸企业”出清任务。

(三)驰而不息促振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046元增加到19000元,连续四年超全国平均水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2.6万元,是2016年的2.1倍。投入46.32亿元打好脱贫攻坚战,10737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4个,实现县区全覆盖。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6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粤字号农产品88个、“圳品14个,获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国家级示范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紫金县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实现行政村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841.85亿元。灯塔盆地农高区党工委、管委会(筹)挂牌运作,获评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全力创建国家农高区建成“四好农村路”7460公里,紫金县、源城区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实现国家级或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洁覆盖率均达100%,无害化卫生户厕全面普及。创建美丽宜居村514个、特色精品村30个。获评全国文明村4。加强乡村治理,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个乡村治理示范村39

(四)坚定不移护生态,生态优势持续提升

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十年获评优级。投入48.96亿元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39座,新增配套生活污水管网690.74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从2016年的32.63万吨/日提高到62.54万吨/日。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建成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碧道200公里。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6项指标稳定达标,PM2.5浓度均值稳定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危废、医废安全处置率均达99%以上。我市在2020年度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森林覆盖率73.18%、排名全省第3,生态公益林面积1027.18万亩、排名全省第2,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4.13万公顷、排名全省第2。完成桉树林改造27.46万亩。创成省市级生态示范村镇505个。狠抓能耗双控目标和污染减排任务落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动出台施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法规。东源县获评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精准发力强基础,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1480亿元完成新增债券项目417个、总投资1438亿元。实施水利项目432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50公里。紫金桥重建等94个省补助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建成。交通设施加快完善,赣深高铁及汕昆、武深、河惠莞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510公里公路网密度从2016年101.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11.1公里/百平方公里,改造普通公路危旧桥(隧)191座,东江航道河源段恢复通航。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建成西优工程一期、西环路改造、客家文化公园三期等城建项目25个、总投资64.6亿元“三旧”改造3868亩,改造老旧小区55个,新增县级以上城市污水管网135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70.5公里,建成5G基站1900座、充电桩919江东新区加快开发建设建成东江东路、凤凰路等市政道路25,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营商环境加快优化,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9050个工作日内。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52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完成市级政务云建设试点市一期建设。

(六)用心用情增福祉,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入选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三年内省政府给予3亿元资金、相应政策支持,由省人民医院实施全方位、多维度、紧密型“一对一”帮扶,首批省医专家团队全面进驻,超10项诊疗技术为国内先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市人民医院二期、市妇幼保健院二期、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血站)、市120指挥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增加533张,3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第二人民医院。实现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投入资金30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0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5795个。本科入围率从2016年的32.8%增加到48.37%。首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顺利开学。实现市县“三馆”、镇街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达标,源城区创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推进创文”“巩卫工作。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37个。退役军人工作、双拥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连平县实现省双拥模范县“九连冠”。推动出台革命旧址保护、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等多部法规规章全市建成体育馆6个、社区体育公园93个。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就业创业10.2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连续五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养育标准,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乡镇社工站实现全覆盖,社工服务村(居)覆盖69%、排名全省第1。成功应对6·10”“6·12”特大洪涝灾害,完成540户因灾“全倒户”、1258户因灾“严损户”房屋修缮重建。成立市级森林消防队伍,率先在全省建市县镇三级森林防火监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并常态化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预备役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社会组织、殡葬、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统计、民族、宗教、社科、外事、侨务、台港澳、地方志、气象、科普、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年,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精准施策、精确发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

一是疫情防控大局稳定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防范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疫情输入。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疫苗493.52万剂次、239.92万人,3岁以上人群接种率84.55%,完成全程接种224.72万人,群众免疫屏障加快筑牢。成立村公共卫生委员会1226个,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建立应急处置队伍108,开展疫情全流程全要素综合应急演练储备一批卫生应急物资,日核酸检测能力提高至3万份

二是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谋划“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350计划总投资3300亿元。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我市4个高铁站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阔步迈入“高铁时代”。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西部)投入使用,江东新区高铁新城加快建设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龙寻高速梅龙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东江航道河源段扩能升级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5个通用机场被纳入省规划布局并开展选址研究工作,“水陆空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万达广场中骏世界城建成开业无水港、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等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现代工业加速集聚单体计划投资超50亿元的卓翼科技项目半年内实现签约顺利投产上规刷新我市项目建设速度。投资超10亿元的艾佛光通科技、显赫电子、名格光电等项目加快建设,河源国家高新区获批国家信息终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园,我市被纳入全省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扶持城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发布水产业园建设规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农夫山泉三期、今麦郎、碧优选等一批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城市加快建设,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引进铂科新材料、晟源永磁材料等项目,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成型。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落户。举办系列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76个、计划投资868.33亿元,产业发展后劲更足盘活清理园区用地5029亩,扩园8.2平方公里,稳步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发展。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一期开园、二期启动建设,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成为我省六大省级合作区之一,深河产业共建进一步深化。

四是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旅游699.15万人次,增长10%。成功举办民宿招商大会,签约民宿项目14个,已登记民宿主体135家,东源县义合镇获评省乡村民宿示范镇,8家乡村民宿获评省乡村民宿示范点

分享到: